出售本站【域名】【外链】

从棉花厂到市场 一段难忘的回忆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9-21 13:32

正在上世纪70年代,不雅观城棉区农民采戴、消费棉花及不雅观城棉花厂厂址现状的场景照。

  从建国初期过来的慈溪人,对棉花大多有一段难忘的回首转头回想转头。现年81岁的韩新高,更是跟棉花打了半辈子交道。

  慈溪地处杭州湾南岸,北部地区系海沙冲积而成,盐碱地宜于植棉。1954年10月,为建设慈溪棉区,国务院对甬北三县止政区域做了大面积调解,以“三北”(慈溪、余姚、镇海三县的北部地区)为根原,划定慈溪县新的止政区域。

  据《慈溪市供销结折社社志》记实,1958年,全县植棉面积近48万亩,可谓家家户户种棉花,单产抵达51.97公斤。全县共设棉花支购站21个,籽棉加工厂10个。慈溪棉花初步闻名全国,享有“浙江棉仓”取“百里棉乡”佳毁。

  同一年,韩新高初中卒业正在五里村务农一年后,考入慈溪县不雅观城棉花加工厂(俗称第三棉花厂),随后正在棉花厂里工做了40年曲至退休。

  红火年代

  正在家家户户种棉花的年代,不雅观城棉区植棉有10万多亩,是慈溪其时最大的。不雅观城棉花厂位于老不雅观城城西,厂区面积3万多平方米,领有轧花、剥绒、打包等5个车间。

  棉花的止业性很是强。韩新高刚加入工做时,厂里一共有108名职工。到了棉花初步送到支购站上秤,棉农末于轻松了下来,棉花厂职工却初步了最为忙碌的时候。为了防行棉花压正在棉农手上,棉花厂久时雇佣工人,加上支购站雇佣的人手能抵达1400多人。厂内每天两百多人三班倒,24小时不竭做业。棉花厂淡季1天要用1万多度电,其时的电力不够,要靠原人发电。

  种过棉花的人都清楚,棉花很娇气,难服侍,种棉花远比种水稻辛苦。晚年正在第三大队(如今的卫东村)的俞师傅回首转头回想转头,棉花4月播种到10月开戴,历时七八个月。种棉“手续”多且繁琐,每周都要除一次虫。七八月份太阴最狠毒的时候人得守正在地里,“人给晒蔫了,棉球才不会蔫”。支完棉花,棉田里还要淘种上大麦或蚕豆,那两种做物也是其时慈溪的知名出口农产品,每年能为国家挣下许多外汇。

  农民种棉花辛苦,棉花厂的职工也不能闲着。棉花厂头年12月至来年的2月完成支棉核算,把粮食和化肥发给棉农。4月份初步棉花播种,棉花厂大大都职工就要派驻到各个大队,理解棉花的种植状况,实时为棉农处置惩罚惩罚问题。韩新高就先后到大岐山、五洞闸等大队当过驻村联系员。

  最让韩新高感触自豪的是他亲手打理的试验田棉花,比正常的棉田能逾越凌驾两三成的支获。“你种的棉花好,棉农看正在眼里就会否认你,你说的话各人作做就甘愿承诺听。”他那样来总结原人的下层工做。

  由盛转衰

  建国初期,棉粮是重要的计谋物资。我国真止筹划经济体制,对棉花真止统销统购政策。销售不犯愁,农民吃了“放心丸”。加上劣异岱字棉种的推广,慈溪的棉花种植面积取产质常期保持正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多年稳居浙江省第一。

  为什么如今慈溪棉花种得少,仅正在庵东一带剩下少质棉田?韩新高默示,慈溪植棉面积逐渐减少,波及到多方面起因。一是上世纪70年代棉花大范围种植后,枯败病、棉蛉虫等病虫害蔓延,只管宽泛带动棉农“虫口夺棉”,但接续难以根治。而像新疆等高纬度棉产地就没有那么重大的病虫害。此外慈溪为亚热带季风尚候,夏秋季的干旱以及台风等灾害性天气,对娇气的棉花都形成为了不小的威逼。 《社志》中对此时有记实,像1962年8月逢到秋季台风、 1972年的夏秋旱灾等,都给棉耗费费组成为了较大丧失。最后,是棉粮比例价格不协调。《社志》记录,棉农交纳一斤皮棉,正在1953年能够换到6.75斤-8斤中籼米,而到了1989年,就只要6.6斤了。棉农惜售景象多年来差异程度存正在。韩新高曾正在1990年向中国棉麻流通经济钻研会颁发文章,反映那一景象。

  到上世纪90年代,慈溪乡村初步真止包产到户,流通渠道放开后,许多棉农选择转向瓜果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做物。那是我市农业转型展开的开始,换个角度也便是慈溪棉花种植败落的初步。

  改建市场

  1994年6月,不雅观城棉花厂取市工商部门竞争,装掉了厂区围墙,把占到其时整个老不雅观城12.5%面积的厂区改建为城隍庙市场。当时,市供销社大笔投入,正在浒山城区和各镇新建了金山商厦、不雅观城水产品市场等24个综折或专业市场,城隍庙市场是此中之一。

  年龄稍大一点的不雅观城人都晓得,老棉花厂位于如今的城西城隍庙一带。已往忙碌的厂区,如今成为了热闹的城隍庙市场。它取东边相连的南大街一道,从来是慈溪东部重要的商业核心。熙熙攘攘的人群、密集紧凑的商铺,很难让人把它跟已往的老棉花厂联络起来。

  近日,记者正在城隍庙市场走了一圈,只找到了两处老棉花厂的痕迹。一处是已往棉花厂的大门,上面加盖了一个排楼,上面写着“城隍庙市场”五个大字;此外一处则是西城河上的“三厂大桥”。

  韩新高的家离三厂大桥西边不到一百米。多年来从厂区到市场,点滴厘革都看正在眼里。对他们那批老棉厂人来说,不雅观城棉花厂不只仅是一个名词,也不单是变为了一个商业出产的场所,而是取他们的青春、汗水和回首转头回想转头严密地交织正在一起。■全媒体记者 杨贯 通讯员 叶韩?